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莒南特产 莒南蟾酥——又名蛤蟆酥

    信息发布者:彭家扁山村
    2017-02-06 08:25:37   转载
    莒南蟾酥——又名蛤蟆酥,系指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、皮肤腺分泌物的加工品,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。
        
        蟾酥主产于莒南县,因产量居全国之首,故称为莒南蟾酥。据《重修莒志》记载:“蟾酥出莒南乡一带,品质特佳,产量最富。”日本五十年代颁布的药典——《日本药剂方》称“蟾酥产中国山东莒南温水泉”。莒南蟾酥多为圆状饼酥,扁圆形,直径9~10厘米,厚约1-1.5厘米,酥饼纯度高,外表光洁,呈半透明状,棕色或红褐色。
        
        药理化验分析表明,莒南蟾酥药效成份有三类:一是脂溶性成份含量约20%,主要是胆甾醇、B一谷甾醇、毒角甾醇等甾类。二是水溶性物质,主要是哚类生物碱等。三是含多种氨基酸、肾上腺素等成份。蟾酥药用价值很高,具有解毒开窍、消肿、强心利尿、止痛、兴奋中枢神经等功效,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、腹痛神昏、疔疮、痈毒等数十种疑难病症及手术麻醉,外敷内服均可,不作煎剂。中成药“六神丸”、“蟾酥丸”、“梅花点舌丹’’以及日本的“红仁丹”、“救心丹”等药品,均以蟾酥为主药加工制成的。
        
        莒南蟾酥生产分为春秋两季,在立春至惊蜇或秋分至立冬时节。每到采酥季节来临,酥农们便携带特制的工具,在当地和蟾蜍资源较为充足的周围省份捕蟾采酥。十七世纪初,境内就有温水泉、王家庄子、赵家庄子等村的村民采酥。到1938年,温水泉村的酥农发展到300余人,全村采酥最高年产量达1500公斤。建国后,由于政府重视,南石桥、石汪沟等村的农民也从事蟾酥生产。1954年,全县蟾酥收购2000多公斤,创历史最高水平。1965年,沂蒙山区共收购蟾酥2200公斤,莒南县占83%。七十年代后采酥者减少,蟾酥产量大幅度下降。1975年,全县收购量只有441公斤。1994年,全县有12个乡镇70多个村数千人捕蟾采酥,范围扩展到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四川、云南、福建等省。
        
        莒南蟾酥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,《日本药剂方》中蟾酥的有效成份及质量检测标准,就是以莒南蟾酥样品制定的,被誉为“光东酥”。除供应国内药用外,主要出口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各国。随着医学上对蟾酥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,蟾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识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